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娱乐 > (文化中国行)千年宋陵四季“走红”背后:历史和农耕“活态”共生 正文
时间:2025-11-11 04:27:21 来源:网络整理 编辑:娱乐
中新社郑州11月7日电 题:千年宋陵四季“走红”背后:历史和农耕“活态”共生作者 经晓佳深秋时节,走进位于河南巩义的宋陵永泰陵,一台收获机穿梭于玉米田间。不远处,文臣武将造型的石像生静立,与现代农机
中新社郑州11月7日电 题:千年宋陵四季“走红”背后:历史和农耕“活态”共生
作者 经晓佳
深秋时节,走红走进位于河南巩义的文化宋陵永泰陵,一台收获机穿梭于玉米田间。中国不远处,行千文臣武将造型的年宋石像生静立,与现代农机遥相呼应。陵季历史这幅跨越时空的背后景象,正是和农此前因“石像生守望麦田”而“走红”的宋陵秋收场景。
宋陵是耕活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造像群之一。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态共这里葬着北宋时期除徽钦二帝外的走红七位皇帝,加上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文化永安陵,俗称“七帝八陵”。中国
历经千年,行千该陵区仍保存着1027件各类石刻,年宋其中石像生与现代农耕共生的独特场景,已成为热门打卡点。
春赏菜花、夏观麦浪、秋览高粱、冬品雪景……近年来,现代农耕在千年宋陵上“塑造”出四季皆景的景观,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。其中,摄影爱好者张珍是这一景观的忠实记录者。在她看来,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正是宋陵的魅力所在。
11月3日,收割机在永泰陵收玉米。罗琳 摄事实上,石刻保护需因地制宜。对永泰陵等“田野类”陵区,最大程度保留原始风貌才是科学保护。
巩义市文物局局长朱星理7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,2021年12月,巩义市出台《宋陵保护管理办法》,对八座皇陵实施分类保护:永昭陵进行原址复建,永厚陵打造为文化遗址公园,永裕陵、永泰陵则注重保留历史环境与农耕景观。
为统筹文物保护和农业生产,2021年宋陵周边3160亩耕地统一流转,由巩义市供销合作社经营。当地结合农时调整作物种植,减少耕作对文物的扰动,同时让文物与土地、农事紧密结合,将宋陵的“活资源”转化为可持续的文化传承。
今年10月,永裕陵、永泰陵的高粱成熟季吸引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。当地适时开通“青纱帐里看宋陵”公交专线,并配备专业讲解员。
“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‘双向奔赴’,反映出民众旅游审美从‘视觉观光’向‘身心沉浸’的转变。”谈及宋陵四季“走红”,王牌智库首席专家上官同君认为,宋陵借麦浪、菜花等元素,将皇家陵寝的宏大叙事融进百姓生活,实现文化下沉。
在上官同君看来,宋陵四季要想“一直红”,还需在内容上深挖礼制、民俗故事,构建“宋陵故事IP体系”;在体验上结合农事开发沉浸式活动,运用科技让参观者变为“剧中人”;在业态上推动文创、研学、民宿等融合发展,构建“文旅+”生态圈。(完)
委内瑞拉获强援,俄制武器挑起防空大梁2025-11-11 03:59
东西问丨何宏:从臭鳜鱼到鲱鱼罐头,世界美食为何 “臭”味相投?2025-11-11 03:34
科学家的照片排在董事长之上2025-11-11 03:15
培育体育经济新动能 东北足球联赛呼之欲出2025-11-11 03:02
“低GI”成食品热门标签,是“智商税”吗?2025-11-11 02:40
美国学者:对华关税“回旋镖效应”显现 美国经济陷孤立2025-11-11 02:36
国台办:台胞来大陆很便利很安全2025-11-11 02:04
广西梧州市藤县一民房发生火灾 造成3人遇难2025-11-11 01:48
冬天,适合重逢,更适合相拥2025-11-11 01:45
外媒聚焦进博会:中国以市场商机迎接新老朋友,彰显共享决心2025-11-11 01:43
深化与东盟合作 广西南宁智慧农业加速“走出去”2025-11-11 04:26
全运会史上首次!不新建大型场馆如何“提升一座城”?2025-11-11 04:20
重庆12个县实施大学生就业补贴政策2025-11-11 04:03
科学家的照片排在董事长之上2025-11-11 03:56
东方雨虹30周年:十大领先技术成为驱动企业成长“第一生产力”2025-11-11 03:55
一场大会签下2万亿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底气从何而来?2025-11-11 03:30
税收新政落地后,怎么买金更划算?2025-11-11 03:15
国台办:凡是以身试法的“台独”顽固分子,无论身在何处,都将依法终身追责2025-11-11 02:41
AI是优秀的“作者”,写的论文很优质?丨中新真探2025-11-11 02:12
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 台湾学者:值得纪念与铭记2025-11-11 01:59